未签合同不发放工资是否合法?探讨其合法性及影响
摘要:
未签合同不发放工资的行为可能不合法,按照劳动法的规定,雇主应当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并按时支付工资,如果员工未签订劳动合同,但存在事实劳动关系,雇主仍应支付工资,不签合同不发放工资的做法可能存在法律风险,建议雇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摘要字数在100-200字之间。
不合法,即使未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也应该按照约定向劳动者支付工资,如果用人单位逾期未支付工资,劳动者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工资,并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提起劳动仲裁,未签合同而不发工资是不合法的,摘要字数控制在规定范围内,简明扼要地回答了问题。
导读:
在劳动关系中,没签合同且不发工资是不合法的,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对于拖欠工资的行为,劳动者有权要求支付,并可以依法追究用人单位的责任。
关于没签合同是否可以不发工资
没签合同不可以不发工资,根据《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且拖欠工资的行为是违法的,劳动者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支付拖欠的工资,并可以依法追究用人单位的法律责任。
关于没签合同单位拖欠工资的证据
在没签合同且单位拖欠工资的情况下,劳动者需要收集相关证据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虽然没有劳动合同,但劳动者可以通过单位的工作证、上岗证、考勤记录、工友的证明、银行交易记录等方式来证明自己的劳动关系和上班情况,如果能获得单位出具的结欠工资的证明或欠条,则可以直接凭这些证据向法院起诉,要求用人单位支付拖欠的工资。
单位不发工资,劳动者如何维权
当单位不发工资时,劳动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维权:
- 劳动者可以向当地的劳动行政部门投诉,要求劳动行政部门介入调查并处理,劳动行政部门会依法对用人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并督促其履行支付工资的义务。
- 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用人单位支付拖欠的工资以及相应的经济补偿。
- 如果仲裁结果不满意,劳动者还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司法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无论是否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都有责任按时支付劳动者的工资,如果发生纠纷,劳动者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包括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申请仲裁或提起诉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