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严抓智能驾驶,车企态度引争议,真的无所谓吗?
工信部加强智能驾驶监管,但部分车企回应称“无所谓”,这一现象表明,尽管政府在推动智能驾驶发展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部分车企可能仍存在对监管的忽视和轻视态度,这需要引起重视,以确保智能驾驶技术的安全和可靠发展,政府应继续加强监管力度,推动车企积极配合,共同推动智能驾驶技术的健康发展。
高阶智驾团灭,难道我们就只能停留在辅助驾驶的阶段了吗?
上海车展上曾经大肆宣传高阶智驾的车企们,如今却低调地宣称自己只是提供辅助驾驶功能,强调人车共驾,这背后的原因,是工信部对智驾行业的一次重拳出击。
工信部在前不久给智驾行业下了一记重药,不仅限制了车企智驾营销的用词,还收紧了OTA的审批,公安部也发文强调,车企不能对智驾进行虚假宣传,否则将面临严重的法律后果。
我们采访了智驾行业的从业者,他们普遍认为,虽然新规对现有的智驾行业影响有限,但仍然给车企和用户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从营销策略上看,车企为了抢占用户心智和声量,往往会选择卡着规则的红线做营销,即使有更严格的规定出现,也很难对营销层面带来实质性的影响。
对于OTA的限制却是立竿见影,新规落地后,车企给智驾OTA的速度将变慢,智驾变好用的速度也会受到影响,这将会让车企在软件测试、实际路况验证方面投入更多精力和成本,但也会让用户用的更加安全。
此次新规的出台,其实是有迹可循的,2月底的工信部和市监局通知,到3月小米汽车的高速事故,再到公安部的强调,都预示着智驾行业的监管将越来越严格。
一夜之间,高阶智驾、智能驾驶等词汇从车企的宣传渠道中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辅助驾驶的宣传,虽然辅助驾驶不能完全替代人类驾驶,但在当前法律法规没有完善之前,更频繁、更主动的监管还是十分必要的。
对于用户来说,即使辅助驾驶功能再先进、再好用,我们也应该保持警惕,因为坐在方向盘前面开车的、需要用安全做赌注的,始终是我们自己,在评价体系建好、监管的力度提升之前,我们不应该过度相信任何品牌的辅助驾驶功能。
我们也期待有关部门能够制定一个有分量的辅助驾驶评价体系,类似于碰撞测试的中保研和续航测试的CLTC,这样不仅可以减少车企在营销中的水分,也可以让用户在选择辅助驾驶功能时更加有依据。
虽然高阶智驾的团灭让我们暂时停留在辅助驾驶的阶段,但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在更加严格的监管和更加完善的评价体系下,辅助驾驶将会更加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让我们一起期待一个更加安全、智能的出行未来吧!
关于作者
本文作者XXX是一位汽车行业分析师和科技爱好者,他长期关注智能驾驶领域的发展和变化,并致力于为读者提供最新、最全面的行业资讯和深度分析。
关于图片
本文所使用的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