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士警告,智驾时代需谨慎,全民智驾不等于全面自动驾驶,消费者需警惕车企误导
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日益普及,全民智驾的浪潮逐渐兴起,中国科学院院士的提醒却给这股热潮带来了一丝冷静的思考,公众应谨慎对待智能驾驶技术,避免盲目追求。
全民智驾并非全民自动驾驶,公众应保持理性,不盲目追求自动驾驶技术,车企在宣传时需审慎,避免误导消费者,智驾技术仍需进一步发展完善,确保安全可靠。
图片来源:电脑知识网
电脑知识网4月12日消息,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不难发现与之相关的交通事故数量也在逐渐增多,这一现象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应牢牢把握生命的掌控权。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指出,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为动力电动化、整车智能化以及能源低碳化,在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他特别强调了当前我们仍处于全民智驾的阶段,而非全民自动驾驶,虽然智能导航辅助驾驶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多模态的大模型也为端到端的自动驾驶技术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但目前仍需解决大模型的安全可靠性问题。
欧阳明高进一步指出,当前的首要任务是解决二三级的自动驾驶相关的法律法规问题,他建议对于四级自动驾驶应循序渐进,积累经验,并不宜轻易提出全民自动驾驶的口号,按照国际自动机工程师学会的定义,我国采用了从L0至L5的六个等级的自动驾驶技术分级标准,国内量产汽车大多还停留在L2级别的辅助驾驶阶段。
在自动驾驶技术的推广过程中,一些汽车企业存在夸大其词的现象,他们将自动驾驶辅助功能宣传为“L2+”甚至“L5”级别的技术,这样的宣传方式不仅不符合国家标准,还有作秀和误导消费者的嫌疑,对此,我们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中的风险,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需要时间,而安全则是我们不可妥协的原则。
欧阳明高院士严肃地指出问题所在,提醒消费者在面对智能驾驶技术时要保持理性与警惕,让我们共同期待一个真正安全、可靠的智能驾驶时代的到来吧!在追求科技便利的同时,我们更应注重科技背后的安全与责任。
此新闻提醒广大消费者,“别被车企误导!中国科学院院士揭示真相”,在面对智能驾驶技术时,我们需要更加谨慎和理性。
——摘自某新闻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