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深度剖析院士专家会议文化,PPT依赖与打卡露脸背后的形式主义问题?
摘要:
科技日报对院士专家参与会议文化进行了深入报道,指出PPT成为会议必备工具,但同时也存在跑会打卡露脸的形式主义现象,科技日报揭示院士专家会议文化背后的现象,PPT普及与形式主义问题引发关注,文章呼吁重视会议质量,避免形式主义现象影响学术交流的实际效果。
科技日报批评部分院士专家参与会议存在“赶场式”现象:一些院士专家参加会议只是简单打卡、短暂露面就离场,甚至使用同一个PPT走遍各种会议,这种现象引发了对学术会议质量和效果的担忧,呼吁专家更深入地参与讨论,提高会议的实际价值。
电脑知识网报道,五月六日消息,目前有不少院士专家出现了所谓的“赶场式”参会现象,仅仅打卡、露面就离场,以应付的态度,用一个PPT走遍天下,这种现象,实在令人忧虑。
科技日报今日对此进行了批评,指出院士专家“赶场式”跑会的现象应该休止,文章称,在各级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举办的各类论坛、峰会、学术会议上,虽然院士专家的身影活跃,他们带着研究成果和创新观点参会,有利于与会者获取前沿动态,激发创新思维。
现实中存在一些院士专家外出参加活动过多过频,四处站台亮相,对科研风气产生了不良影响,有的院士专家不分场合、不加甄别,频频受邀参加各类论坛会议,成了名副其实的“学术赶场人”,有的参会院士专家仅仅打卡、露面就离场,有的对发言、报告准备不足,对所讲内容不上心,以应付的态度,甚至用一个PPT应对所有会议。
这种行为既没有前沿成果的展示,也没有最新学术思想的分享,“学术增值”乏善可陈,文章指出,虽然院士专家参加一些正常的学术论坛和活动,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无可厚非,但过于频繁地参加这样的活动会分散自身精力、挤占科研时间,助长浮躁之气和功利之心,特别是院士的一言一行在科研界有着重要示范作用,他们的行为可能对青年科研工作者产生负面影响。
文章强调,要破解“赶场式”跑会难题,院士专家所在单位应负起责任、加强监管,对他们外出讲课、作报告等作出更细化的规定,明确哪些会议可以去、哪些不能去,强化制度规定的刚性约束,对违反者给予严肃处理,院士专家也应自觉减少无实际意义的“站台式参会”,把更多时间精力用在科学研究上,起到带头表率的作用。
配图:科技日报批评院士专家“赶场式”跑会现象——打卡露面应付了事,一个PPT走遍天下,呼吁院士专家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科学研究中去,为科研界树立良好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