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惨研究生,贫困、劳累与遭受指责的生活写照

站长小白 站长小白 2025-03-27 06:50:40 资讯 阅读: 3758
摘要: 关于中国“最惨”研究生的报道,该研究生生活贫困且劳累,每天遭受批评和指责,被形容为拥有高学历的廉价劳动力,尽管面临困境,他仍坚持学术研究,展现出不屈不挠的精神,这段报道揭示了部分研究生所面临的压力和不公,引发社会关注和思考。
关于中国“最惨”研究生的报道,该研究生生活贫困且劳累,每天遭受批评和指责,被形容为拥有高学历的廉价劳动力,尽管面临困境,他仍坚持学术研究,展现出不屈不挠的精神,这段报道揭示了部分研究生所面临的压力和不公,引发社会关注和思考。

#雁究生#中国“最惨”研究生:又穷又累,天天挨骂,堪称高学历廉价牛马最近引发大家的关注,相信大家都想知道这件事会有怎么样的发展?下面就让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最惨”研究生:又穷又累,天天挨骂,堪称高学历廉价牛马

前段时间,2025年研究生初试成绩的发布,标志着许多学子迈过了学术的第一道门槛。然而,跨过这道门槛后,他们才发现,研究生生活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有人被“放养”,成为“学术孤儿”;有人被压榨,成了最惨的“牛马”。根据网易发布的《中国大学研究生与导师关系白皮书》,超过35%的研究生表示自己被导师“放养”,而能每周见到导师的学生不足一半。

在调研中发现,真正能够与导师进行一对一交流的研究生仅有两成。这种现象让很多研究生感到迷茫和无助。例如,小橘的导师四十多岁,同时带着4个博士生和6个硕士生,并承担了多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实验室的日常事务基本由博士师兄主持,研究生遇到问题时也优先向博士师兄求助,只有在解决不了的情况下才会统一上报给导师。

小橘的第一个学期只见过导师两次,一次是在开学,另一次是在期末考试结束后。起初,内向的小橘觉得这样的安排很好——她可以像在大学时一样,每天除了上课就是在实验室帮忙,不用频繁面对导师,压力相对较小。实验流程、操作以及数据处理等技能,小橘都是通过跟随师兄师姐学习而快速上手的。

然而,小橘的研究课题属于导师一个新长期项目的旁支,与其他师兄师姐的研究方向不同。当真正遇到核心问题时,小橘还是不得不向导师求助。但见导师需要预约,而预约表经常排得满满当当,未来两周都约不上。大部分时间里,小橘只能通过微信留言与导师沟通,这种方式显然不如面对面交流高效准确。有时小橘没看懂导师的回复,又羞于追问,只能连蒙带猜。

直到论文初稿被导师打回来,并被严肃地评价为“实验思路不清晰,数据不完整”时,小橘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此时距离毕业还有两个月的时间。幸好平时与师兄师姐关系不错,小橘得以蹭着他们的预约机会与导师见面,重新整理思路。之后便是不分昼夜地补做实验、重写论文,再次借助师兄师姐的预约向导师汇报。最终,小橘在最后两个月见导师的次数超过了过去三年的总和。完成毕业答辩后,小橘感慨道:“研究生阶段和大学真的不一样,如果不能主动学习和思考,导师是不会帮你兜底的。”

与“放养型”导师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另一类“控制狂”式的导师。这类导师往往要求学生为自己的大项目“打黑工”,对学生个人的学术发展则毫不关心。“你们现在吃的苦,都是未来简历上的金字招牌!”这是绵绵导师——一位985名校教授、长江学者——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中国最惨研究生,贫困、劳累与遭受指责的生活写照

绵绵在本科期间对学术充满热情,因此在保研时选择了符合自己学术方向的这位名教授作为导师。然而,进入实验室后她才发现,导师对她的学术梦想、课题调研和实验规划毫无兴趣,眼里只有自己的“基金项目”和“校企合作”。

为了推进并行的多个基金项目,导师将研究生分配到不同的项目组“打黑工”。研究生们不得不没日没夜地泡在实验室里,不仅要操作实验,空闲时还要阅读大量文献或处理数据,以应对每天的晨会汇报。累倒还在其次,一旦实验结果不理想,研究生们就会遭到导师的严厉批评。师兄师姐深受其害,最极端的情况是一周在实验室工作了100个小时。

绵绵起初认为压力大一点、干活累一点都没关系,毕竟出成绩总要付出代价。然而,当她第三次带着自己的课题去找导师时,仍然被拒绝,于是决定暂停手上所有的实验。在这个流水线式的实验室里,一个人停下必然会影响整个项目组的进度。导师因此在实验室公开大骂:“要不是我,你们这辈子都摸不着这么好的项目!还不知道珍惜!”

从那以后,绵绵被踢出了项目组,逐渐边缘化。研二开始时,她觉得前途无望,开始考虑申请国外的实验室。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绵绵找到了愿意接受她课题的国外学校,并成功申请到了奖学金。所有手续就绪,唯独缺少导师的推荐信。

然而,当导师听说此事后震怒,坚决不同意,并威胁说:“你要么继续干活,要么带着本科学历滚蛋!”绵绵没有被导师的恐吓吓退,也没有接受师兄师姐们的轮番PUA(心理操控)。最终,在她的坚持和学院的调解下,导师勉强放了人。不过,这次“抗争”显然损害了这位“德高望重”的长江学者的声誉,第二年教授的研究生名额首次未能招满。

国内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的“导学关系”困境,背后有着多种原因。曾是985名校硕士、现从事校外论文辅导的小路老师表示,大多数来找他的学生缺乏自主学术能力,又害怕甚至排斥与导师沟通,因此选择付费服务。对于导师的“忙”,小路老师更多感到无奈。他回忆读研时,导师仅带5个研究生,而研究生扩招后,现在一位导师可能同时指导12个学生。更夸张的数据是,有导师在两年内招收了50名硕士研究生和10名博士研究生。

粗略计算一下,即使导师全年的工作日都用来指导学生,每个人平均也只能分到4天。而为了给研究生提供研究经费和课题,导师必须申请各种学术课题和基金项目,这进一步压缩了他们能分给学生的指导时间。尽管如此,导师对学生的要求却并未减少。

理想的“导学关系”应更像学术合伙人:导师负责把控项目方向,提供资源和指导;学生则是项目的执行者,需主动获取信息、解决问题并推动进度。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采用“学术合伙人”模式的实验室,成果转化率比传统师徒制高出270%。

在国内,也有越来越多的研究生尝试寻找更优的“导学关系”。例如,金融专业的博士生小锐在研二时,曾带着商业计划书与导师“谈判”,用“三年内产出两篇一区论文”的承诺,换取了自主选题权和50%的时间支配权。导师需要学术成果,学生则要学会将自己的个人发展“打包”进导师的项目规划,甚至将其打造成团队的亮点或业绩增长点。

虽然研究生仍处于大学校园中,但他们已不再属于传统的被动学习阶段,而是进入了学术环境下的职业历练期。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也从“忍受的艺术”转向“谈判的技术”,从单向服从进化为博弈共生。任何关系,只要双方都能掌握主动性,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办法总比困难多。

参考文献:

1. 《中国最惨研究生,又穷又累,天天挨骂》,网易数读

2. 《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和谐关系研究》,中国高校研究

3. 《后喻文化背景下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和谐关系探讨》,中国高校研究

作者:吴漉知

以上就是软件站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雁究生#中国“最惨”研究生:又穷又累,天天挨骂,堪称高学历廉价牛马全部内容了,希望对小伙伴们有所帮助。

其他相关
天国拯救2魔箭支线任务攻略,如何顺利完成?

天国拯救2魔箭支线任务攻略,如何顺利完成?

作者: vipkang 时间:2025-05-05 阅读: 5024
《天国拯救2》魔箭支线任务攻略:完成魔箭支线需先与NPC对话接取任务,收集所需魔箭材料,制作魔箭并交给任务发布者,过程中需注意与NPC的互动和对话,以及制作魔箭的技巧和材料收集的顺序,此任务需要一定的游戏技巧和耐心,但完成后可获得丰厚的奖励和游戏体验的提升。...
导师的光,照亮人生的成长之路

导师的光,照亮人生的成长之路

作者: hao123 时间:2025-04-13 阅读: 745
我的导师,犹如人生的灯塔,引领我在学术和人生道路上不断前行,他的智慧和经验如同教育之光,照亮了我成长的道路,不仅传授知识,更培养了我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的鼓励和支持是我不断追求卓越的动力源泉,在我遇到困难时,他总是耐心倾听,给予宝贵的建议,让我在迷茫中找到了方向,感谢我的导师,是您让我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也教会了我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您的影响将伴随我一生,成为我前进道路上最坚强的后盾。...

雷军与武汉大学学子合影,同窗情谊比OK时刻

作者: 站长小白 时间:2025-03-24 阅读: 675
武汉大学官方微信晒出雷军与武汉大学同学合照,照片中雷军和同学们一起比OK手势,武汉大学官方微信发布雷军与同学合照,照片显示雷军与同学一起摆出OK手势,展现出友好和谐的氛围。...
导师的乌龟坐骑,导师的极速坐骑,导师巅峰坐骑,乌龟极速

导师的乌龟坐骑,导师的极速坐骑,导师巅峰坐骑,乌龟极速

作者: vipkang 时间:2025-02-06 阅读: 1347
导师拥有乌龟坐骑,其速度极快...
被大岳丸称为老师的人,大岳丸被尊称为导师

被大岳丸称为老师的人,大岳丸被尊称为导师

作者: vipkang 时间:2025-02-06 阅读: 1997
被大岳丸称为老师的人是某位资深玩家或专家。...
被大岳丸称为老师的人物,大岳丸被尊称为导师,引领新知之路

被大岳丸称为老师的人物,大岳丸被尊称为导师,引领新知之路

作者: vipkang 时间:2025-01-29 阅读: 1883
被大岳丸称为老师的人物是某位资深且备受尊敬的人物。...

年度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