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自主研发芯片突破技术壁垒,迈向超越x86与Arm的28nm时代
俄罗斯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国产芯片制造技术的突破,不使用主流的x86和Arm架构,尽管面临挑战,但该国仍致力于发展自己的芯片制造技术,并计划达到制造28nm工艺水平,这表明俄罗斯在推动本土芯片产业发展方面有着坚定的决心和长远的规划,这一目标的实现将有望减少对外部技术的依赖,促进本土芯片产业的自主发展。
电脑知识网报道,4月24日消息,尽管面临着重重困难,俄罗斯依然雄心勃勃地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28纳米芯片的本土化量产,这一宏大计划由国家科技与技术研究院(MCST)主导,旨在开发基于SPARC架构的Elbrus处理器,以满足俄罗斯本土企业的迫切需求。
MCST发展部副主任Konstantin Trushkin在一次公开活动中坚定表示:“我们期望相关的晶圆厂在2028年至2030年间投入使用。”他进一步解释,由于无法获得基于x86指令集架构的处理器制造授权,俄罗斯将专注于开发具有不同指令集架构(如Elbrus)的处理器。
中心位置的一张图片展示了俄罗斯在芯片制造领域的不懈努力:“不使用x86、Arm:俄罗斯仍要在2030年前国产28nm”,俄罗斯的ZNTC已经成功研发出一款350纳米级制程的光刻设备,尽管尚未投入量产,ZNTC还在努力开发130纳米制程的设备,但何时能够实现更先进的制程技术仍是一个未知数。
Trushkin强调,依赖外国CPU对俄罗斯的国家信息安全构成了不可接受的风险,俄罗斯必须坚定地依赖国产硬件,这意味着不能依赖Arm或x86,InfoTeKS公司的Dmitry Gusev对Elbrus的可行性提出了质疑,他表示,几年前曾尝试将Elbrus处理器集成到公司系统中,但由于缺乏能够针对该指令集调整软件的人员,该计划最终被迫放弃。
对此,Gusev建议,俄罗斯应首先围绕Elbrus构建一个完善的支持性生态系统,然后再将其应用于更核心的业务领域,这样不仅可以解决软件兼容性问题,还能吸引更多的开发者和企业加入,共同推动俄罗斯芯片产业的持续发展。
随着全球芯片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俄罗斯的芯片本土化量产计划无疑是一项重大挑战,通过持续的努力和创新,俄罗斯有望在这一领域取得突破,实现国家科技的自立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