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情境下的犯罪嫌疑人不可取保候审
摘要:
如下:,取保候审是一种法律措施,但在某些情况下是不允许的,主要包括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处重刑或者存在严重社会危险性,如涉及暴力犯罪、恐怖活动、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等严重刑事犯罪的情况,未遵守司法程序规定的情形,如逃避司法程序、拒绝接受审判等也不允许取保候审,取保候审的适用情况需根据具体案情和法律规定来判断。
在特定情况下,取保候审可能会被拒绝,包括但不限于犯罪嫌疑人严重违法犯罪、证据确凿且案情重大,涉及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或恐怖活动犯罪等情况,若犯罪嫌疑人企图逃避司法程序或存在其他妨碍诉讼活动的行为,也可能不被允许取保候审,是否允许取保候审需根据具体案情和法律规定来判断。
关于什么情况下不允许取保候审
取保候审是一种相对较轻的刑事强制措施,但其适用条件严格,不允许取保候审的情况主要包括:
- 对于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犯罪性质恶劣、情节严重,以及存在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风险的犯罪嫌疑人,因其行为已对社会造成较大危害,不得取保候审。
- 对于累犯、犯罪集团的主犯,因其具有较高的再犯可能性和社会危险性,也不得取保候审,这类人过去有犯罪记录,且在犯罪集团中扮演重要角色,取保候审可能带来安全隐患。
- 采取自伤、自残方法逃避侦查的犯罪嫌疑人,因其行为极端,显示其逃避法律制裁的心理,不得取保候审。
- 危害国家安全、暴力犯罪以及其他严重犯罪的犯罪嫌疑人,因其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必须采取更为严格的强制措施。
取保候审的条件与办理时机
取保候审的适用条件包括:
- 犯罪情节较轻,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犯罪嫌疑人。
- 可能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犯罪嫌疑人。
- 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 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办案机关通常会在取证工作基本完成、证据基本定型后办理取保候审手续,这是为了防止犯罪嫌疑人被放出后发生串供、翻供等情况,影响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实际操作中,办理时机往往是在犯罪嫌疑人被羁押一段时间后,且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口供和证据链之后。
想提醒大家,在涉及法律问题时,建议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确保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注:文中图片为本文章配图,与文章内容无直接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