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星与星纪魅族两年内分道扬镳,终止在华业务合作
极星与星纪魅族宣布终止在华业务合作,双方经过两年的合作后决定分道扬镳,这一决定意味着两家公司在共同开发中国市场的过程中出现了分歧,未来将各自独立发展,这一变化对于双方的业务发展和市场竞争格局将产生一定影响。
不到两年的合作宣告终止,极星与星纪魅族在华业务合作破裂,这一变化源于双方在中国市场的战略调整和发展方向差异,极星强调独立发展,而星纪魅族则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划,导致双方无法继续合作,此次分手将对双方在中国市场的竞争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具体影响程度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据石家庄都市网报道,极星汽车与吉利旗下的星纪魅族已经宣布终止合作,极星收回分销权并将独立运营中国市场业务,根据双方协议,极星科技将承担所有未清偿的财务义务并处理剩余债务,部分数字资产和其他资产将以公允价格转让给极星汽车,以支持其在中国市场重新开展销售、客户服务和分销业务。 回溯过往,自2021年至2023年,极星汽车在中国的销量逐年下滑,引发业界对其市场策略质疑,为改善局面,极星汽车与星纪魅族于2023年6月成立合资公司“极星时代科技”,试图通过魅族的Flyme Auto系统及线下渠道资源实现“手机+XR+汽车”的三端融合,这一举措并未达到预期效果,极星汽车在华的销量并未显著提升。 自吉利集团发布《台州宣言》后,极星汽车在吉利的战略地位逐渐被边缘化,吉利开始整合其主力品牌,如银河与LEVC,同时调整极氪股权结构,收缩几何品牌,极星汽车被视为低效资产,其定位模糊,资源未得到有效倾斜,星纪魅族在换帅后,重心转向AR眼镜、智能穿戴及中东市场拓展,与极星的协同效应减弱。 极星的成都工厂已经关闭,其在中国的生产基地主要集中于台州、宁波、重庆三地,产品线将更多地转向国外生产,反映出跨国车企在新能源转型中面临的本土化失灵、成本控制不力、品牌定位模糊等挑战,作为沃尔沃旗下的高端电动品牌,极星在国外市场仍有增长空间,但在缺乏独特品牌定位的中国市场,极星面临着巨大挑战。 退出中国市场或许是止损的最优解,但这暴露出跨国车企在本土化过程中的困境,极星需要重新审视其在中国的战略定位,寻找新的发展契机,双方的合作终止也提醒其他跨国车企,在本土化过程中需更加注重市场研究、品牌定位以及合作伙伴的选择和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