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钉推动AI老师从概念走向现实,杭州实践展现新篇章
钉钉将“AI老师”从概念引入课堂,落地杭州,这一举措标志着数字化教育的新里程碑,借助人工智能技术,钉钉实现了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让优质师资得以更广泛分布,AI老师不仅提升了教学效率,更让学生体验到了个性化的学习体验,这一创新尝试,预示着未来教育模式的变革方向,展现了科技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潜力。
在杭州富阳永兴中学,语文组长李老师仅用时30秒,就通过钉钉的AI助教快速生成了《背影》课案,以及其他教学材料,在富春七小,钉钉上的AI学伴为五年级的张同学制定了精准的学习计划,从早晨的晨读清单到课后的数学作业,再到晚上的拓展练习,一切都在智能的引导下完成。
“人工智能不是替代老师,而是成为每个孩子的24小时在线的‘数字园丁’”,在“钉钉开放日·AI教育向未来”峰会上,杭州市富阳区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邹忠祥表示,智能化教学在杭州已经普及,AI老师正逐步从概念走向现实。
3月7日,正值钉钉教育六周年之际,来自全国各地的10家教育局、10所高校及11所K12学校代表与钉钉共同启动“AI灯塔计划”,这一计划旨在未来一年内,向全国1000家教育局及高校赠送价值20万元的钉钉AI生产力平台、AI算粒及AI广场,这些平台与工具旨在支持师生发挥创造力,推动教育行业的AI创新。
钉钉“AI生产力平台”支持接入公域模型与局校的私有化模型,师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定制个性化的教育智能体,该平台还能串联多方数据,协同不同职能、院系、专业的AI助理,并支持私有化专属AI模型的建设,AI广场则致力于为教育局和学校提供可持续运营的AI创新孵化平台,激发师生创新力。
会上,各界人士共话AI教育,探索落地场景,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政府副区长罗建强表示,期待与包括钉钉在内的创新伙伴们共同加大在教育领域的探索力度,共建教育AI联合实验室,孵化新一代AI教育产品,阿里巴巴集团合伙人、饿了么总裁方永新则表示,希望钉钉把AI的温度和关怀带给师生和家长,激发学生的创新力。
浙江大学信息技术中心副主任方伟杰分享了基于钉钉打造的“1+1+N”模式,即一个“浙大钉”底座、一套浙大标准以及多个应用场景,基于钉钉AI生产力平台,浙江大学已经创建了1000多个AI助理,在校务治理领域实现了智能问答、智能填单等功能。
富阳计划推出“AI驾照”计划,目标是实现30%的教师通过AI教学能力认证,并在25所学校试点AI双师课堂,杭州市学军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张军林表示,基于钉钉打造的“AI校长”和“AI智能驾驶舱”,可以汇总整个集团的师生情况,让教育更有爱。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人的成长,当AI成为“数字园丁”,教师将从重复劳动中解脱出来,更专注于关注学生的成长,学生的成长也将在个性化的路径中找到最优解,这场从杭州起始的变革,正在以技术的力量,重新定义教育的速度与温度。